4月25日晚间,海尔生物(688139.sh)披露2024年一季报,财报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87亿元,环比增长51%;归母净利润1.38亿元,环比增长182%;扣非净利润1.33亿元,环比增长251%。
整体看海尔生物面对去年同期高基数压力,公司业绩不仅逐步恢复增长态势,扣非后销售净利率同比增长1.2pct,表明公司盈利能力稳步提升。并且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公司新产业收入占比达到39%,同比增长22%,环比增长36%。在财报出炉后首个交易日,海尔生物股价盘中一度涨超10%。
财报是过去的成绩,通过财报数据看公司长期的发展才是核心。在4月份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上笔者现场观摩了海尔生物的产品线布局,笔者认为,海尔生物在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的战略布局已逐步成型,从长期看,海尔生物具备三大高确定性的底层成长逻辑。
逻辑一“天时”:自动化、数智化等技术创新是解决当下医疗资源集中的现实途径
第一条高确定性逻辑是自动化、数智化等技术创新手段是解决当下医疗资源集中、医疗需求和供给倒挂的现实途径,加上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的东风,医用自动化设备的需求增长是长期确定的。这是海尔生物的“天时”。
具体来看,在需求端,国民“看病难”尚未得以解决,中国医疗行业的核心问题,仍在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的结构化矛盾,医疗需求集中在基层,医疗人才和医疗资源却聚集在城市中的大医院。
面对这一问题,传统的解决思路是继续增加现有资源的供给,如增加政府投入,开办医院,增加医生培训,包括前端的医学院扩招等。但这种模式的缺点也很明显,包括资源总量的有限性和区域差异。另一种解决思路就是依靠技术,抓住技术变革的特定时期,推出一种新的工具,对医疗领域产生爆发性的改善。好比一个高速公路开通以后,一下就能把运力增加几十倍。
依靠技术创新才是解决当下医疗资源问题的可行路径。自古以来医疗领域就是技术的集成地,只不过现在技术或者说产品越来越具有取代人的权重和份额,而且是颠覆性的。
所以,一个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供给和市场化的产品生产体系,就会极大地弥补专业技术人员所能提供的服务,极大地降低人提供服务的时间和成本的消耗,以及降低人背后的一系列机构运转成本。
通过技术来为医疗人员减负,在这点上,海尔生物无疑走在了行业前列。首先海尔生物始终依靠创新驱动,一季报显示,2024年一季度,公司研发投入达7726万元,营收占比11.25%,累计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53%,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88%。公司还搭建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多层次科创平台,并已形成自动化、分离、耗材、试剂等六大技术平台,为海尔生物的技术研发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海尔生物的技术创新带来产品力的提升和场景方案的落地。以刚刚结束的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cmef)为例,笔者在展会现场,看到了海尔生物的医院智慧用药全场景数智方案。